如果是成交很稀疏的个股很可能是老鼠仓倒仓
揭秘疯狂购买盲盒背后的心理机制,你购买的究竟是什么?
盲盒之前,就有类似的扭蛋,不过那时候,很少人会注意这个问题。直到千变万化的盲盒一上市,很多年轻人甚至个别青年对此痴迷。有这样的新闻,某位小伙子在盲盒的费用一年就达到了十万元。这个是啥概念,对于不痴迷盲盒的人来说,这个很荒谬,但是类似的新闻层穷不出。正因为很多人把大多数的钱花在盲盒上,所以造就了盲盒公司利润十分可观,也让生产储存盲盒柜子的公司也赚了一番。购买盲盒是什么心理?我们购买的究竟是什么?首先要了解盲盒是什么?盲盒就是在一系列的公仔中,选购一个盒子,盒子是啥不清楚,只有打开盒子之后,才能看清刚才买的是哪个公仔。这样就有两种情况,一是这个公仔刚好是自己想要的,二是这个公仔并不是一开始想要的。如果遇见第二种,那会不会想继续购买下去?基于这两种心理,人们可能会继续购买。什么心理?一是赌博心理,二是完美心理。这两种心理都挺好理解的,可以把它们综合在一起,通俗来说是我用我的运气来征服我想要的公仔。 写到这里,想起以前一款脆脆熊方便面里面也有类似的商家玩法。里面是108个水浒传的卡片,读完整个小学都没有集齐。卡片与盲盒如出一辙,都能让一大堆人购买。我们买到的盲盒,开出来的东西真的物有所值吗?我认为对于买家来说一个概率问题,但是对于卖家来说这绝对不会赔本,反而会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。说回购买盲盒,如今算是个大产业,对现在年轻人来说,是另一种精神上的消费。如果能够凑齐,说明自己的运气也是杠杠的。当然,要凑齐一个系列,或者得到自己喜欢的公仔,是要运气加持,要不然百分之五十的机会很难凑齐。此外,由于盲盒内物品的不确定性,很多时候买家会因此而上当受骗。有的盲盒内的东西是过期的物件,它们参杂在正常的商品之中,但因为买家往往是打包购买而且价格便宜,因此许多买家对此选择不了了之,这也就造成了消费者主动“被欺骗”的现象。不过我认为盲盒的消费模式始终会过去,毕竟会有新的东西让年轻人动心,然后掏钱去购买,因为购买到就是能提升精神幸福度。